这一篇 blog 的标题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为什么呢?因为距离上一次信誓旦旦说要恢复周更又过了半年(。

而恢复周更的契机是在 XHS 看到将日程本弄成了游戏手账的 post,看到以后我满脑子都是:WOW!好玩!想弄!于是第二天就火速去 MUJI 买了 2024 年的日程本。

日程本规划

关于日程本应该怎么用,在 XHS 刷了非常多的帖子,其中看到两名 up (@luca luca,以及 @一大桃)的日程本使用方法让我得到极大的启发,在经过一些思考(纠结)后决定先采用 @一大桃 的 1-3-5 方法进行规划。

1-3-5 计划也就是每天记录一件最重要的事, 三件一般重要的事, 以及五件只需要完成的事(可在碎片时间做)。

基于我目前是个失业躺平狗,所以我将每日最重要的事列为投简历5-10份,而一般重要的事则是看书以及刷 leetcode,而碎片时间做的事则是在游戏里安排上班(。

将一般重要的事列为看书是因为在 12月的月度计划里,我将《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太白金星有点烦》,以及《我的应许之地》写进了阅读清单里。之所以这样搭配是因为最近巴以冲突加剧,希望看两本以色列相关的书籍,好解答自己心目中“为什么会有巴以冲突?”这个问题。而《太白》则是因为希望为自己的阅读增加一点乐趣。

除此以外还准备看纪录片《消失的古国 —— 南越国》,以及音乐剧 《安娜·卡列尼娜》。前者是因为跟别人聊起去广州旅游刷馆的时候想起自己当时去南越王博物馆由于没有讲解人员,所以不求甚解。后者则是因为别人的推荐,希望增加自己一点点艺术情操(。

而 leetcode 虽然列进计划里了,但从未开始。需要认真规划一下怎么样开刷。

但是总的来说,当开始写日程本以后有一点点重新掌控了生活的感觉。

最近用到的一些 app

在年尾立了阅读目标以后,开始慢慢习惯用 apple books, zlib, 微信读书,以及阅读计时打一套组合拳。用 apple books 还是微信读书取决于对 epub 的排版情况,目前更加偏向于用微信读书,因为可以攥体验卡。但是不得不说微信读书越来越抠了,越来越多书必须付费会员才能看,体验卡压根没有啥用。

而读书计时则是用来记录看了什么书,看了多长时间,以及阅读进度。目前发现阅读计时 + 日程本组合是推动我坚持读书的好方法。

除此以外由于旧手机电池的问题,外加经常性重启,所以今年终于将 apple giftcard 用来买了 iphone 15 pro,并且在上面开始研究各种 goal management app,例如: goal map,进度条等等

不得不说 goal map 真的好贵,而进度条由于之前买了旧版,现在可以用 38 更新到完全版,计划着先用一段时间看更喜欢哪个,最后再决定是否要为 app 付费。

更新周记的焦虑

下周就要回家了,只准备带手机跟ipad,于是从这两天开始焦虑到时候要怎么更新。试了 taio + working copy 的组合,发现都要钱才能创建 action 或许 pull & push。

试了 obsidian quick pad + obsidian git 的组合,可惜因为对 obsidian 没有上手且不会写 js,尝试了一番以后放弃,没有必要为醋包饺子。

试了 mention,据说内置 git 可以直接进行 push,但必须购买完整版 128块才能实现,但目前帮助文档并没有相关说明,考虑到购买退款的后续不想费力尝试。

尝试了 jolpin 开源,但想起当时没用就是因为 hugo 的同步我一直用的 UT ONEDRIVE,因此不支持 authorized app,于是放弃。

最后又重新尝试了 MWEB 跟同作者新出的 ONE MARKDOWN,发现效果还不错,竟然可以直接打开 ONE DRIVE 内容,并且发现电脑能够同步。之后应该会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留下 MWEB 或许 ONE MARKWON,那么接下来只需要找一个能够在 ipad pull & push 的 app 即可。这个难点在于文件是放在 ONEDRIVE 同步的,最差的结果应该是用 13年的老 macbook 进行 push。

最近又开始频繁梦见她,那天意识到可能明年之后就见不到她了一瞬间非常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