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补写的周记,回家以后所有人的作息都是跟随着三班倒的JING而改变了,因为上班时间不固定,也因此无法规划其他事情,也因此非常容易失去对时间的掌控。

本周二(23)一大早去了医院验血,然而在医院派放口罩的工作人员竟然认得我,有点离谱在身上。其次就是验血结果意想不到的快,不到两小时已经上传到 island helath 的网站上;其中a1c已经达到7.6%,无法想象到血糖不高的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毕竟在自己看来,自己不算是血糖上升昏昏欲睡的那一个,但血糖高的是自己(。

那天开玩笑说回家就是医药特训营,最近一个月频繁地去陪着看家庭医生、心脏挂机、去医院拍片子,周四的时候还久违地又去了一次急诊。这次急诊起源于外婆的血压飙高(虽然认为是想太多,想到cpu爆炸造成的),从去医院急诊等待开始,满脑子都是懵的,直到现在才忽然想起在 MASTER 的时候做的 supply chain 关于医院系统的练习,果然project跟现实是不一样的,例如现实里医生真的是太紧缺了。

哦!还去nanaimo pick up了自行车,卖家是懂一些语言的艺术,是怎么能够碍着良心说一辆车把手有点破的自行车是 like new,但不得不说黑红配色在阳光下杀伤力太强,太有欺骗性了;麻麻喜欢也算值得。

AND!本周原神规划进度都达成了!GOOD

阅读进度

本周读完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以及 《被讨厌的勇气》,前者说了关于自然型孩子适应型孩子的理论,这个理论跟上周看的 《长不大的成年人》 的愤怒心理挺贴合的。愤怒心理可能来源于孩子一样的处理方式,而《被讨厌》中的他者贡献在我看来有点过于乌托邦,这种贡献似乎跟需求理论的自我实现价值非常相似,但有多少人在没满足前四层理论的前提下能够做到呢?其中《被讨厌》提到的家庭主妇需要觉得自己对家庭是有贡献的,让人感觉有点自我PUA。不得不说,《长不大的成年人》跟《被讨厌的勇气》都不可避免地带着一点男权社会下的厌女思想,在书上都默认女性是为家庭作贡献的唯一人选。

但不得不说,《被讨厌》里面提到的课题分离是个非常好的处理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关你P事,关我P事儿。在导言还是哪儿看到《高效能人士》的论点贴近阿德勒,想起很久之前曾经看过这本书(虽然没看完),现在有点恍然大悟,觉得现在的自己某些想法上可能是收到了这本书观点的影响。